
甲秀樓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貴州巡撫江東之、巡按應朝卿于此駕石筑堤,攔截水流,并在鰲磯石上建樓,取名甲秀,意為人才秀,甲天下

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nèi)貴山之南而得名

貴州的小吃也是數(shù)之不盡 牛肉粉、腸旺面、絲娃娃、豆腐圓子、酸湯魚

小七孔景區(qū)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是樟江風景名勝區(qū)的四大風景片區(qū)之一,于2007年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小七孔 該景區(qū)在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于一體,玲瓏秀麗,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級盆景”的美譽

具有多處景點可供游人觀賞。現(xiàn)已經(jīng)向游客開放的景點有銅鼓橋、小七孔古橋、涵碧潭、拉雅瀑布、68級跌水瀑布、野鴨池、龜背山、一龍戲九珠、飛云洞、野豬林、水上森林、天鐘洞、鴛鴦湖、臥龍?zhí)丁⑴P龍河生態(tài)長廊漂游等

臥龍?zhí)对听執(zhí)丁?λ固匕岛印P龍河的出口處

暗河從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見蹤影,只有壩上雪崩似的滾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臥龍河在潭底翻動,潭邊怪石奇樹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聲轟鳴,霧雨蒙蒙,四周高山緊鎖,水潭猶如地底深淵,即便是發(fā)洪水時,潭面也猶如鏡子般平靜

從橋下廣場俯視觀水洞,神秘莫測。如身處迷宮一般。

68級跌水瀑布——涵碧潭上游長1.6公里的狹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著68級瀑布和跌水

小七孔前合影留念

冬末春初,看荔波春景如畫,看茂蘭春色無邊。

茂蘭峰巒疊嶂,溪流縱橫,原生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喀斯特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完美統(tǒng)一和神奇的特色

茂蘭徒步 團友們感受著大自然的奇妙 釋放自我

茂蘭的天然溶洞 尤其是境內(nèi)的喀斯特森林保存完好,氣勢壯觀,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帶所特有的珍貴森林資源,對于研究喀斯特地貌的發(fā)育理論、水文地質(zhì)效益和森林群落有重要價值

茂蘭徒步 大家愉快地合影 紀念這愉快的一刻

茂蘭——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區(qū)內(nèi)峰巒疊嶂,溪流縱橫,原生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喀斯特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完美統(tǒng)一和神奇的特色

岜沙苗寨 不一樣的苗族,辮子、鐮刀剃頭、火槍、愛護環(huán)境,保護森林 ,是不是值得深入 學習一下!很喜歡的地方。岜沙人民崇拜樹木,所以整個寨子被蔥蔥郁郁的大樹圍繞。

—岜沙人頭上的發(fā)型是被稱為“戶棍”的發(fā)髻

岜沙苗寨 不一樣的苗族,辮子、鐮刀剃頭、火槍、愛護環(huán)境,保護森林 ,是不是值得深入 學習一下!很喜歡的地方。岜沙人民崇拜樹木,所以整個寨子被蔥蔥郁郁的大樹圍繞。

—岜沙寨子門口岜沙漢子包括一些小男孩都一樣的打扮,節(jié)日都穿著民族盛裝,都留著發(fā)髻,盤于頭頂,且都扛著槍

—蕩秋千

大家和岜沙剛表演完的漢子們合影

高華的長桌宴上 團友體驗了一次細水長流 哈哈 喝過隱了.

高華的入夜時分 如此寧靜 遠離世俗的嘈雜 心 也就靜了下來

清晨,侗寨的晨霧還未散,炊煙卻以裊裊升起,寨子、鼓樓若隱若現(xiàn) 真可謂浮云托侗寨,似在仙境間

肇興侗寨 ,小橋流水、水車,吊腳樓,靜靜地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夜暮下的侗寨更是美麗

肇興侗寨 遠山層疊,近水蜿蜒,肇興侗寨的全景圖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肇興夜景

山村、小寨與梯田朝相輝映,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無不體現(xiàn)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給人一種“人間仙鏡,世外桃園”的感覺

堂安,眼前那一片梯田與一棟棟小木屋以及不時給我打著招呼的侗鄉(xiāng)老人,我真感覺自己仿佛走進了另一片世界,一片與我們隔絕已久的神奇地方,所聞、所見、所感都是前所未有的。

傾城 穿梭在一片片梯田中 回歸大自然 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突然想留下來 感受田園牧歌的生活

徒步中 大家相互幫助 像一家人一樣

鎮(zhèn)遠 去過鎮(zhèn)遠的人說:鎮(zhèn)遠是一幅畫,一幅樸素中見珍奇,淡雅中顯神韻的水墨畫,只有到了那里,你才會感覺這種形容有過而無不及。

鎮(zhèn)遠 依舊是水面的倒影,映襯出整個古城的韻味。

鎮(zhèn)遠 如果風不再吹過如果云不再飄蕩如果水不再流動若時光可以停留,把我留在這里吧。

鎮(zhèn)遠團友的合影

鎮(zhèn)遠自古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沖,也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禮物獻贈和信使往還的捷徑和必經(jīng)之地,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

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四面環(huán)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云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千戶苗寨都是木質(zhì)的吊腳樓,縱橫交錯,層次分明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tài)”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夕陽余暉下的西江

西江的夜景 尤為壯觀 登上觀景臺 西江全貌一覽

清晨的西江,薄霧與炊煙交織,寨子若隱若現(xiàn)。好一派田園風光

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于河流東北側(cè)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來,西江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區(qū)開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農(nóng)耕文化與田園風光

風雨橋下的倩影

西江千戶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質(zhì)的吊腳樓為主,為穿斗式歇山頂結(jié)構(gòu)。分平地吊腳樓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結(jié)構(gòu)

黃果樹瀑布不只一個瀑布的存在,以它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瀑布18個

徐霞客描寫黃果樹瀑布:“透隴隙南顧,則路左一溪懸搗,萬練飛空,溪上石如蓮葉下覆,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如鮫綃萬幅,橫罩門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數(shù)計,搗珠崩玉,飛沫反涌,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飛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在他所見的瀑布中,“高峻數(shù)倍者有之,而從無此闊而大者”。從那時起,黃果樹瀑布就逐漸被人們認為是全國第一瀑布。

黃果樹 遠處的黃果樹瀑布此時已是如百萬雄獅在吼叫, 發(fā)出轟然巨響,讓人聽了不由膽戰(zhàn)心驚。

黃果樹瀑布在打邦河流域的白水河段上,河水由北向南,到達黃果樹時,河床出現(xiàn)一個大的縱坡裂點形成黃果樹瀑布,水流經(jīng)瀑布后向西繞行一個近似半圓的弧形,弦長500米,向西凸出300米,到達水刮沖以下的螺絲灘頭,恢復由北向南的流向

黃果樹瀑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