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暑假,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甘肅省嘉峪關,嘉峪關,靜靜地屹立在古道西風之中,三分冷眼七分慈祥,注視著五湖四海的匆匆過客,似乎在訴說著一種蒼涼和無奈。大漠孤煙直,明月羌笛起。 如果說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種閑情逸致,那這靜寂雄關卻是靈性永遠的歸宿;如果說,月牙泉是沙漠的眼睛,是冷艷美人,那嘉峪關則是長城的脊梁,是剛烈漢子。
登上嘉峪關城樓,只見內城外墻勾連環接,箭樓角樓相倚相望。萬里黃沙間漢長城似游龍浮動,烽燧遺墩、斷壁殘垣若隱若現,猶如一幅凝聚著邊塞滄桑的歷史畫卷。大部分人來嘉峪關只是為了看望這塊擺在城墻邊上數百年的磚頭。這塊磚頭擺在嘉峪關最顯眼的內門檐臺上,盡管歷經戰火的洗禮,但這塊磚一直未動。
對于這一塊磚頭的來由有不少版本,“定城磚”的說法也比較流行。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是對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贊美與肯定。這一塊磚的傳說,給雄偉壯麗的嘉峪關增添了些許神秘的色彩。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有版本稱,當時負責建關的朝廷官員李端澄,招募了全國數百名能工巧匠,讓大家獻計獻策。一位名叫易開占的工程師脫穎而出,提出要想節省材料必須先繪出整個關城的圖樣,根據圖樣再制作出小模型,然后按比例放大,就會精確地計算出全部用料。
經過易開占的運算,算出關城全部用磚的數量。有人不相信易開占能夠如此計算精當,偷偷藏了一塊磚,準備在工程結束時找個說法。沒想到,工程收尾時,偏偏少了一塊磚,李端澄一看相差不大,也沒怎么計較,另找了一塊磚補上了。
藏磚的人知道后有些愧疚,不得不將之前的事情攤白,當時參與筑關的人員震驚。作為對奇跡的補償和展示,人們特意將這塊磚放在“會極”門樓可望而不可及的檐臺上,以求永世的紀念。
嘉峪關兩側是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曾是一“天蒼蒼、野茫茫,向前看,戈壁灘,向后看,鬼門關”的地方。如今,來這游玩及看稀奇的人們絡繹不絕,他們通常會拿出自拍桿,與這塊多余的磚頭合影留念。
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臺樓閣建筑和城壕、長城峰臺等組成。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條橫跨東西的生命線,以其無與倫比的重要性深深嵌入中華民族的身軀:一條自西向東、直達于海,是守護古老民族的萬里長城;一條由東向西、深入亞歐,是拓展華夏文明的絲綢之路。這兩條緊系著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命脈,在歷史的長河中飄移、延伸,終于在600年前,在祁連山下、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交匯纏繞,結結實實地打了一個結,這個結就是嘉峪關。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嘉峪關景點門票攻略
嘉峪關關城景區5A景區(售票處門票:成人-120元,兒童-60元,網上購票:成人-118元) 開放時間:08:30--19:00 從景區大門進入,可以租自行車10元/人,從左邊的路沿湖騎到東閘門入關。或從右邊路步行到東閘門,這個距離不遠,不建議坐景交。關城游玩一周,從嘉峪關關門出關,可坐景交10元/人,或步行6m到長城博物館,參觀后從北門出園。這個景區并不大,主要看的關城的建筑,天氣好可以遠眺祁連雪山。全程游玩1.5---2h。 這個門票是套票,除嘉峪關關城外,還可游玩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如果是網上購票,必須先在關城景區取票,才能憑票去其他景點游玩。長城第一墩還需在景點另付12元/人的景交。
熱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