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塔爾寺求什么最靈驗,那就是求姻緣了。在塔爾寺大殿門前都有匍匐膜拜的人群,有中、老年人,也有小孩,大都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全身撲地,手腳頭都要與地接觸,意為五體投地,做一次后還要手拔佛珠,就這樣單調的動作要周而復始的完成十萬次才能許上一個愿,其實佛教并不那么注重在哪座寺廟里該求什么哪座寺廟里不該求什么之類的,佛家有句話是這樣的:心善則美,心真則誠,心慈則柔,心凈則明,心誠則靈。所以在塔爾寺里每天才會有眾多的信徒行這跪拜大禮。
據說還有比他們更虔誠的,就是有的信徒從青海出發,一步一拜地到西藏布達拉宮祈禱,行程兩三千公里,自帶干糧,夜宿野外,有的甚至死在赴拉薩的途中,雖死猶榮。下面來說說塔爾寺的一些事。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進入寺門,首先映入我們視野的是如意八塔,這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涅磐的八件大事而建的。八塔的塔座是由磚砌成,四面是磚雕花卉和云紋角;第二層四面雕有四尊雪山獅高擎塔體;塔身為白色瓶形;頂端是圓錐螺紋形剎桿,據說有十三層,代表佛教的十三天;剎桿的頂部還有銅制仰盤、覆盤和日月寶珠組成的頂飾,表示與日月同輝。塔的造型風格迥異,或圓形、或方形、或六角形,做工講究,寓意深邃。這一組八大如意寶塔,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每個塔都有不同的寓意,依次向東是蓮聚塔(紀念釋迦牟尼降生時行走七步,步步開一朵蓮花),菩提塔(紀念釋迦牟尼修行成正覺),四諦塔(紀念釋迦牟尼初轉四諦法輪),神變塔(紀念釋迦牟尼降伏外道時的種種奇跡);降凡塔(紀念釋迦牟尼從天堂返回人間);息諍塔(紀念釋迦牟尼勸息諸比丘的爭端),勝利塔(紀念釋迦牟尼戰勝一切魔鬼),涅槃塔(紀念釋迦牟尼入涅槃,不生不滅)。八座塔猶如八位佛法高深的勇士,日夜守護著這座千古寶剎,為這座梵宇古寺平添了幾分神秘。
據說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16歲去西藏深造,其母親念兒心切,削去一縷白發送給為佛學潛心遠行的兒子,但是宗喀巴卻用血畫回信“如果在我出生的地方,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建一座佛塔,就像見到我一樣了。于是,塔爾寺先有塔,塔內包著一顆依舊在生長的菩提樹。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緊鄰八塔的大金瓦殿更是金碧輝煌、富麗堂皇,讓人頓生神圣,大殿雄踞全寺中心,拔地凌空,建筑三層,其位置的重要更說明這座大殿在塔爾寺地位的特殊。走近大殿,發現其融合有藏漢民族的各種經典建筑風格,第一層是綠色琉璃磚墻、二層是綠色釉瓦、三層是頂端是黃色鎦金瓦,用色的鮮明大氣,烘托了大殿的尊貴典雅。但見頂端飛檐四展,頗具動感,金頂熠熠,霞光四射,在夏日陽光和藍天白云的襯托下,瑰麗宏偉,氣宇軒昂。
走進大殿,像是走進一座珍寶館,一些很珍貴的藝術品和一些名貴的文物盡在寶庫收藏,尤其是殿內的大銀塔更是大殿的鎮殿之寶,這座典型的藏式寶塔,以純銀作底,表面鍍以黃金,上面裝飾有數以萬計寶石、瑪瑙、綠松石等珍奇異寶,更是蔚為奇觀。其它的建筑物還有小金瓦殿、大經堂、班禪行宮、酥油畫館等,各種建筑都有其藝術特點,風格獨特,看后令人難忘。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來塔爾寺一定要去參觀它的大經堂,在藏傳佛教寺廟中大經堂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是僧人誦經學習進修的地方,遇到活佛過來的日子,更是僧眾聽法的場所。大經堂中間兩側懸掛著“十六羅漢顯神通”和“八仙過海”兩組國寶級大型堆繡,他們或降龍、或伏虎、或鎮魔、或返老還童,其造型皆靜中有動、生動傳神,它們不僅由綢緞繡成,還鑲嵌著貝殼、珍珠與寶石,據說現今的工藝水平已經再難達到如此高度,不可不看。
旅游旺季人自然很多,大略轉了一圈寺內大大小小的院落后,我把塔爾寺形容成一所綜合性佛教學院,印象比較深的院子有藏經樓(圖書館)、時輪經院(天文學)、醫明經院(醫學)、油酥花館(藝術系)等等。寺廟的殿堂里,散發著好聞的酥油燈的香味。昏暗的燈光下,透露著宗教的神秘力量。一幅幅壁畫和堆繡中,彰顯著絕妙的傳統藝術。每座院落充滿著佛教特色:黃金屋頂、紅墻墨瓦,佛像神圣端莊,建筑大氣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