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貴州榕江是侗苗文化的發源地,境內景色秀麗迷人,民族風情獨特濃郁,名勝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多彩。
景點分布:
貴州榕江縣因江邊成排的榕樹而得名,至今縣城里還有40余棵百年上下的榕樹。榕江全縣共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侗、苗、水、瑤為四大主體少數民族,底蘊深厚的苗族、侗族文化與秀麗的自然山水有機融合,形成了包括三寶千戶侗寨、宰蕩侗族大歌、七十二寨侗鄉、都榕、龍塘奇觀、十里百瀑六大景區以及晚寨琵琶歌、苗族百鳥衣之鄉擺貝等39個獨立景點。
三寶侗寨介紹:車江侗寨位于榕江城北寨蒿河沿岸,由章魯、寨頭、莫堂三個大小不一的侗寨連成,共800余戶,3000多人,是全國侗族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方,又合稱“三寶侗寨”,這里也是較有規模的古榕群景區。
宰蕩侗寨介紹:宰蕩侗寨屬于榕江縣城東北20公里的宰蕩村,有公路直達,寨子周圍古楓挺立,山清水秀,鄉土田園風光魅力獨具特色。居于此地的侗族屬于榕江縣侗族六大支系中的苗蘭宰侗族支系,民族服飾及房屋建筑都獨具特色,當地的民族風情以侗族大歌最為著名,歌詞主要以歌唱愛情、歌頌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再現現實生活和歷史,歌唱美好的大自然為主,演唱時多是每段先由領唱者唱一兩名,而后人人隨聲合唱,節奏自由,緩急在序,高低協調,和聲完善,被譽為“東方魔音”,實屬世界音樂殿堂之珍品,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七十二侗寨介紹:七十二侗寨位于貴州省榕江縣北約40公里的樂里鎮,當地侗民十分珍視自然的饋贈,所以這里的原始植被保存得相當完好,走近寨子,放眼望去,只見漫山遍野厚厚實實的綠。節假日游客進寨,會受到當地百姓特有的對“攔路歌”的迎客禮節。
七十二寨民風古樸,無盜無賭,鄰里和睦,秩序井然,很令村民自豪,村民形象地說“在這里只聽到吆牛的聲音大。”
薩瑪祠介紹:寨頭村中有最古老的侗族祖先“薩堂”廟,又叫薩瑪祠,平時廟門緊閉,里面供奉的是侗族祖先。薩瑪祠(圣母祠),薩又稱薩歲、薩柄、薩瑪等,侗語中“薩”即祖母,“瑪”即“大”,“薩瑪”即為大祖母的意思。
相傳在母系氏族制時代,侗族女首領英勇善戰,屢建奇功,不幸在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但其才華和斗志永遠銘刻在侗族人的心中,成為侗族興旺發達、平安吉祥的庇佑神。
晚寨侗寨介紹:晚寨侗寨距縣城50公里,村寨綠林蔭翳,翠竹婆娑,山川秀麗,山腳有一條小溪流過,有一座花橋橫跨小溪,古石井清涼爽口的泉水四季溢滿,環繞寨腳的小溪兩岸原始生態植被保護完好,連接山寨的石板古道四處縱橫。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黔東南民俗風情游】 甲茶-西江苗寨-丹寨石橋-鎮遠古鎮-肇興侗寨-岜沙-黃崗侗寨民俗風情體驗7日游
晚寨人喜愛唱歌,幾乎到癡迷的程度,人們以歌為樂,以歌為榮,歌唱得好的人備受尊敬和愛護,自古以來此村歌手歌師輩出。每逢侗年、春節、吃新節等節日,村中都要舉行規模宏大的“踩歌堂”活動。
宰蕩侗寨鼓樓介紹:宰蕩侗寨鼓樓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為單檐歇山頂民居式木瓦結構建筑。樓高12米,有經柱4根,柱距3米,每柱高8米,檐柱8根高4米。鼓樓底層中央有圓形的火塘,直徑1.8米,四周均置有長凳;樓頂為八角贊尖,葫蘆寶頂上雕有鸕鶿1只,造型別致,風檐板上繪有雙龍搶寶、人物故事、牛馬蟲魚等彩色圖案。整個鼓樓檐飛角翹,八面玲瓏,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大利侗寨介紹:大利侗寨位于縣城東北部約25公里,侗寨四周古木參天,寨中清溪涓涓而流,村中五座風格各異的風雨橋建于清道光年間,貫通各家各戶的青石板建于清乾隆年間,青瓦木屋布局緊湊、禾晾谷倉依山靠水,典雅別致,寨中人民能歌善舞,被譽為“深山里的畫廊”。
保里本里侗寨介紹:保里本里侗寨距縣城80公里,以寨中眾多古色古香的石刻、雕花、古井聞名,被稱作“懸在屋檐下的戀情”的“爬窗探妹,隔窗對歌”戀愛習俗更是別具韻味;“攔路對歌,攔路敬酒”的婚禮傳統習俗和迎送賓客禮儀,表現侗家人熱情好客、以禮待人的純樸重情的文化品格和深沉內涵;在一年一度的“吃新節”、“侗年”里,他們用最隆重歌舞儀式邀請四鄰八寨的親友同歡共度,慶賀新的一年的開始和豐收的喜悅。
三寶侗寨鼓樓介紹:鼓樓是貴州侗族地區特有的民族建設,是聚眾議事和文化活動中心,也是侗族的重要標志。榕江三寶千戶侗寨鼓樓高29層,是目前最高鼓樓之一,稱為“天下第一樓”。
古榕奇觀介紹:古榕樹群地處車江沿河堤岸上,區內榕樹不計其數,其中百年以上古榕樹就達1000多株,中幼榕樹1200多株,這些古榕樹分布在縣境內的村頭寨尾,河畔溪邊。在縣城古州,清代種的古榕樹就有50多株,與縣城一江之隔的“三寶”千戶侗寨,竟有190多株,一株接著一株,組成了罕見的遐邇聞名的榕樹群。
榕樹群落中的古榕普遍高達二三十米,胸圍10多米,最大胸圍12.4米;最高的35米;冠幅最大的遮地4.5畝;地面根系延伸最長達150多米;樹齡最長的“千年古榕”共有10多株,以其奇特的造型和強大的生命力,造就了迷人的古榕奇觀。
龍塘奇觀介紹:龍塘,又名崩坡塘,位于榕江縣平永鎮北萬山叢中,距縣城47公里,為榕江旅游第一勝境。
龍塘湖水面積約140畝,水最深處24米,沿塘步行一周約4.5公里,四周山形奇特,松竹桃李掩映,湖波疊翠,景色分外迷人,舊有“小西湖”之稱。每年立秋之后,塘水呈現三色,或綠、或黃、或為烏黑色,有時,一日之中,竟有3色,3色互變,奇幻異常。
十里百瀑介紹:高赧瀑布群在黔東南榕江縣境內,距縣城約50公里,分布在長約10公里的溪谷里,這里的瀑布一百余道,有的落差為30-40米,有的落差為2-3米,姿態萬千,變化無常,周圍山高林密,人跡罕至,是進行生態探險的好去處。
古州城介紹:榕江舊稱古州,處于三江環繞、群山環抱之中,古州之名始見于唐代,古時“為黔省東南鎖鑰,新疆(苗疆)第一要區”,歷來享有“風情濃郁、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
古州城當年商賈云集,是重要的水運碼頭,至今保存有古八大會館(兩湖會館、福建會館、廣東會館、廣慶會館、貴州會館、廣西會館、江西會館、四川會館)遺址;位于城區臥龍崗上的古州苗王廟被稱為“苗族天下獨一廟”,為中國人文景觀之精品,在省內外、東南亞直至歐美都有一定影響;南面臨江壁立五榕山,昔有古榕五株,濃蔭如蓋,相互掩映,山上有楊公廟、翠薇閣、得月樓、五榕廟等,為古州八景之一;古州諸葛城遺址,相傳為諸葛南征故壘,古時為防戰火,環城修了九百四十四丈城垣,“疊方石筑城,極為堅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紅七軍軍部舊址和“五一”廣場是重要的紅色旅游圣地。
小丹江苗寨介紹:小丹江苗寨距縣城103公里,地處雷公山腹地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山腳下,依山傍水而居,周圍原始森林層層疊障,林海碧波,山間峽谷飛瀑、銀花飛流,奇險無比。
小丹江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這幽靜之處,過著世外桃園般的生活。寨前四道瀑流下的溪泉匯集這小壩上繞著寨邊直入茅人河。苗家人用智慧建造了雄奇秀美的風雨橋和雕龍畫鳳的寨門牌樓。村邊建起了豪華典雅的全木質賓館。小丹江人十分好客,禮儀莊重,但凡賓客而致,俱以蘆笙歌舞相迎,米酒相敬,讓您醉在苗鄉。這里的苗族信仰“龍”,傳說他們的祖先就是龍神,后人為招回這位苗家大英雄,使山寨得到保護,人畜平安、五谷豐登,每年農歷2月(即龍天)在這里舉行盛大隆重的“招龍節”。
四道瀑介紹:“四道瀑”位于榕江縣小丹江村與雷山縣毛坪村交界的原始森林之中,乘車從小丹江出發約15分鐘,步行到四道瀑有339級古道。
四道瀑是由“斗蓬瀑、仙人臺、神龜望月、云緞瀑”四級組成的瀑布景觀,瀑布的兩壁山體雄奇,險峰插天,柔藤虬蔓,古樹參天;峽口盡頭,水破山開,水流從數十米高山頂巖上級跌落,飛珠濺玉、聲音如雷。四道瀑光潔照人的石板上布滿奇異逼真的千年古人腳印。
茅人河介紹:茅人河源頭來自雷公山茫茫原始森林,清澈透底,經年不息,兩岸古樹密布,郁郁蔥蔥,原始森林里珍稀動植物資源眾多,是苗族人民最為崇拜、愛慕、呵護的女人河。
茅人河全程漂流十一公里,約兩小時,先乘機動游艇十至十五分鐘,觀賞南丹湖風光,然后步行一千三百米約二十分鐘享受原生態景觀。至烏沙溪口開始起漂,終點至超短裙故鄉兩汪。途中可以在謝嘎、上紐溪口稍作休息,享受自然氧吧,品償農家山野風味。也可到大方田上岸,再步行三千五百米約一小時(或坐人力轎子)到達兩汪。
空申苗寨介紹:空申超短裙苗寨位于兩汪鄉,寨中苗民傳說是張果老及其妹妹的后裔。村寨依山而建,四周山巒起伏,林木蔥蔥,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寨旁流過,吊腳樓民居、糧倉鱗次櫛比。
當地苗民的蘆笙舞十分粗獷奔放,表達苗家人抵抗侵略的勝利、狩獵歸來以及豐收的喜悅;服飾也相當奇特,婦女頭戴青色頂尖帽,身穿5--7寸百褶超短裙,腳穿半截草鞋,身圍各種獸皮花紋的刺繡圍腰,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詩”。
每年農歷三月三“茅人節”是空申苗寨獨有的節日,這是遠古時期村寨不能通婚只能遠娶遠嫁、情人敘舊幽會的日子,同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尋情覓侶的浪漫節日,素有“東方最古老的情人節”的美稱。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
【黔東南深度游】 西江千戶苗寨-鎮遠古鎮-梵凈山-黃果樹瀑布-青巖古鎮-基佑苗寨7日深度游
卡寨苗寨介紹:朗洞鎮卡寨苗寨距縣城92公里,依青山古木而居,小河繞寨邊而過,寨中干欄式長廊吊腳木樓民居與谷倉對應,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集中成片,層層疊織,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這里的苗族女子傳承著紡織制作服飾的一整套制作工藝流程技術,盛裝服飾雍容華貴,色彩艷麗,圖案變形夸張而又生動精美,有苗族圖騰的吉祥物,龍、鳳、花鳥、水牛等細膩、精致;當地婦女發式很奇特,長長的秀發挽在雕花銀梳上成S型,層次輪廓分明,與秤鉤式耳環、潔白膚色的臉、生動的大眼映襯相配,組成一幅精美的風情畫,男性蓄春秋戰國古典發式,穿土布無腰大褲;當地的蘆笙舞,音樂曲調優雅空靈,柔中有剛,動中有靜,男性舞姿穩健剛勁,女性舞姿柔美典雅;男女戀愛習俗“火塘對歌”聲腔如纏綿細語,一般二人以上女聲與二人以上男聲對唱,悅耳的和聲自然和諧,也是民間音樂中少有的和聲音樂種類;此外,“苗年”、“吃新節”,以及充滿浪漫的農歷“六月六花坡游方對歌情人節”等豐富的節日內容和多彩多姿的節日形式使這里厚重的文化底蘊大放光彩。
擺貝百鳥衣苗寨介紹:擺貝距縣城56公里,是苗族百鳥羽毛服飾原生地,村中木屋鱗次櫛比,全用木皮蓋,古樹蒼翠,古典的嘎嘿(古瓢)舞、華美古樸的百鳥羽毛衣、神秘的苗王墓、蕩氣回腸的蘆笙曲、朱元璋時的古奇石等,歷史與現實在這里交融無間,一切都充滿神秘。
加兩苗寨介紹:加兩距縣城45公里,是月亮山中最古老的苗寨之一。村寨四周的茫茫林海、陡峭的山坡、深邃的河谷,構成了神奇的自然空間“上山如云間,下山到河邊,兩山能對話,見面要半天”的天然屏障,將村民與外界長期隔離,村中至今仍然保留古樸、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羽毛花衣色彩艷麗,圖案奇特,刺繡工藝精細,這里的苗家人仍然過著他們自己傳統的“吃新節”、“苗年”和“牯藏節”。其中“牯藏節”是苗族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祭祀祖先的節日,節日里,苗家人穿著節日盛裝,跳起“蘆笙舞”、“木鼓舞”、“銅鼓舞”,熱鬧非凡。
吳家寨和打擺苗寨介紹:吳家寨和打擺苗寨是古州鎮的兩個苗族自然村寨,寨上至今保留有數百年的木質房屋,村民保留古樸原始的生活習俗,男女留春秋戰國發式,穿黑、白兩色衣服,一年四季穿著自制土布裝,其中男子上裝為無領對襟便衣,頭包頭巾,穿寬大無腰帶布褲,交織扎捆;女子服飾袖口、衣腳花邊圖案精細艷麗,銀飾、耳環、耳墜、銀項圈、多只疊層,層次分明,銀別針插在發鬢上顯大方粗獷,民族服飾獨具特色。
當地傳統的節日仍然是“吃新節”、“苗年”為主要節日,節日里斗牛、吹蘆笙跳月、斗鳥、玩山,山中情歌木葉對唱優雅婉轉,火塘邊“嘎嘿”、“嘎玲”伴奏情歌細膩纏綿。節日中的蘆笙曲雄渾高亢,舞步粗獷豪放而激情,最特別的是傳統古樸的開犁節,“臥堆”儀式神奇,去邪洗禮開犁勞作場面莊嚴而又浪漫,極富韻味。
滾仲花裙苗寨介紹:滾仲花裙苗寨位于榕江縣平江鄉,距縣城30公里,傳說為春秋戰國時期苗民因戰亂被迫遷往。村寨周圍山巒疊嶂,古城巍峨、文物古跡甚多,有苗王屋基、古磚窯址、古斗牛場、苗民起義遺址。
當地苗家女子著蠟染、刺繡服飾,圖案有花、鳥、龍、鳳等吉祥物,男子穿戴粗獷的百鳥羽毛衣裙盛裝,被稱為“花裙苗”。踩歌堂、跳月討花帶等古老習俗、“苗王節”、“六月六趕花坡”等古老節日仍然原始地傳承。
滾仲是最出名的蘆笙制作地,出過被苗鄉侗寨稱為“蘆笙王”的楊昌凡,他們用蘆笙祭祖、談情說愛、用蘆笙表達一切。
八蒙水寨介紹:八蒙水寨距縣城55公里,據水族族譜記載,八蒙水族有近500年的居住歷史,老寨貌保存完好,干欄式木屋錯落有致,村道古香古色,上千年古榕遮天弊日,明末清初的水族合葬古墓雕刻精湛,是一個歷史悠久、自然生態良好、風情濃郁的水族村寨。
村中的古榕、古墓、花橋、銅鼓舞、斗牛舞、端節、水書等凝集了水族人厚重的歷史,是古老文化的濃縮,堪稱都柳江上一顆絢麗的明珠。這里每年都過古老隆重的端節(漢稱瓜節),節日期間舉行傳統的大型祭祖儀式、賽馬、青年男女情歌會、跳蘆笙舞、銅鼓舞、斗牛舞等。
同流水寨介紹:同流水寨是塔石瑤族水族鄉的一個水族村寨,距縣城52公里,村寨一直保存古老的干欄式吊腳木樓。
同流水族男女服飾十分別致,婦女頭包花帕,腳穿翅尖鞋或繡花鞋,身穿青布衣十分清雅,盛裝雍容華貴;男士用青藍頭帕包頭,上身穿對襟無領短上衣,下身穿直筒便褲。這里風情古樸歸真,其蘆笙舞以音色清亮、粗獷豪邁之風格多次參加州縣大型演出,其鳳尾服獨具特色;水族銅鼓質地優良、聲音宏亮倍受水族人崇拜和喜愛;水族刺繡、剪紙也歷史悠久,式樣繁多,表現了水族婦女的內秀和聰慧;建于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的三座水族古墓圖案精妙,栩栩如生;村寨不遠處有龍潭瀑布,有烏龜吃水的天然景色。
怎東瑤寨介紹:怎東村位于塔石瑤族水族鄉政府南面12公里的大山深處,寨中木屋瓦頂,走馬轉角,長廊寬敞,美人靠怡然,寨內寨外,綠樹成蔭,寨后有大坪山、烏榮寨、八寶山,及清咸同年間當地農民起義軍根據地遺址和十分壯觀的原始森林。當地瑤寨民族文化保存基本完好,最為吸引人的當數“還盤王愿”、“舂杵舞”以及一年一度的“盤王節”。
景區特色:
侗鄉風情、苗寨風情、古鎮村落、民俗風情
最佳游覽時間:
四季皆可
到達方式:
侗寨苗寨分布在榕江縣城四周,山路難行,可于縣城內包車前往,其中三寶侗寨最近,從榕江縣城坐三輪車即可到達。
【秘境黔東南】 從江-肇興侗寨-岜沙搶手部落-黃崗侗寨-堂安梯田休閑體驗3日游
免費開放
景區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穿衣:炎熱,天氣炎熱,建議著短衫、短裙、短褲、薄型T恤衫等清涼夏季服裝。
舒適度:較不舒適,白天天氣較熱,雖然有雨,但仍然無法削弱較高氣溫給人們帶來的暑意,這種天氣會讓您感到不很舒適。
晨練:較不宜,有降水,較不宜晨練,室外鍛煉請攜帶雨具。建議年老體弱人群適當減少晨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