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爾邦節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宰牲”或“血祭”。維吾爾民族的古爾邦節同漢族的春節一樣,節日氣氛特別濃郁。中國古爾邦節為公歷9月24日,聯合國公布的日期為9月23日。》》》推薦閱讀:新疆巴音布魯克少數民族節日和風俗有什么?
關于古爾邦節的起源,民間流行著一則古老的宗教傳說:先知易卜拉欣要按真主安拉的“啟示”犧牲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作祭禮,當他正要舉刀宰殺時,安拉派遣的特使牽著一只公羊從天而降,示意以宰羊代替殺子,這一天正是阿拉伯太陰歷12月10日。伊斯蘭教創立后,穆罕默德將太陰歷12月10日定為伊斯蘭教的節日之一,這個日子恰恰是麥加朝覲活動的最后一天。這樣,古爾邦節逐漸成了從11世紀初開始改信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
新疆古爾邦節前,人們要做各種準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節日的早晨進行沐浴全身的“大凈”,然后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再后,人們直接上麻扎爾(墓地)為亡故的先人祈禱。最后還要“換哈達”,即拔去墳頭上的枯木,栽根新枝,澆些水再回家。
按傳統,節日聚禮之后早晨是獻牲祭祀,取悅安拉的最佳時機。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入鍋之后,男子們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家里燉肉,擺節日食品,燒茶等,準備迎接客人。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家難的左鄰右舍或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其它的拜節活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別進行(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一般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拜節之后,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共餐,吹拉彈唱,一起娛樂。
古爾邦節的主要內容有:
(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
(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準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舍給窮人。
中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稱該節日為“大爾德”(大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而在回族穆斯林當中,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就低于開齋節,一般把它稱為“小爾德”(小節日)。
領袖戶外小編道:只有了解新疆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才能更好地了解當地真實文化生活,旅游不能只說是去看風景更注重的是人文交流。
添加旅游規劃師微信:15529231880(電話同號)